尊龙凯时助力水城体育风采秀—走进聊城东昌府区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报道,文化底蕴丰厚的聊城同样展现出炙热的运动激情。在乡村的戏台上,非遗舞蹈翩翩起舞,村民们的笑容与动作展现出活力与传承的热情;而在社区广场上,太极拳悠然舒展,广场舞充满欢快节奏,各种智能健身器械前笑语不断。体育已成为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脉搏与骄傲。
2025年“走齐鲁·看体育社会组织风采”活动于8月28日至29日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。在区体育总会的精准策划下,这座美丽的江北水城正以体育为载体,描绘出一幅全民参与、全龄友好的生动画面。
在高马新村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大戏台上,十余名装扮俊美的村民正在参与龙头凤尾花竿舞。这一拥有500余年历史的市级非遗项目,融运动、表演、娱乐于一体,成为当地农民健身娱乐的新风尚。花竿舞的传承人马庆法,已68岁高龄,他用地道的乡音告诉记者,当前会跳这个舞蹈的村民约25人,年龄从32岁到72岁不等。他说:“我会持续带队训练,希望这个项目能代代相传。”
在活动中心周围,健身器材一应俱全,包括标准化篮球场、漫步机、扭腰器等,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提供锻炼场地。同时,室内设有台球室、阅览室、乒乓球室及科教室,兼顾文体活动与学习交流。凭借完善的硬件设施,高马新村体育总会发展了广场舞队、篮球队、太极拳队和传统非遗舞蹈队。“每年我们组织30余次全民健身活动,举办四次大型新村运动会。比赛中传来村民的欢笑声和喝彩声,大大提升了大家的运动意识与参与热情。”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曲洪峰表示。
从乡村走向城市,新区街道莲城社区依托体育组织网格激活社区体育的“神经末梢”。居民李阿姨与姐妹们伴着音乐跳广场舞,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笑容;高老师则带着三位同好练习太极拳,一招一式尽显威武,社区内更多市民聚集在智能健身驿站锻炼,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。莲城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国亮指出:“目前辖区内健身队伍已达十余支,像李阿姨的广场舞队、高老师的太极拳队,都是居民身边的‘运动榜样’。”
赛事成为城市的名片,从“聊城东昌府杯”国际新秀超霸战到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,再到汇聚智慧的“720国际象棋文化节”,小小的国际象棋棋子让“东昌府”的名字享誉全球。自2015年以来,东昌府区连续十年承办全国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赛,为全国棋手提供了交流与锻炼的良机。此外,地区还成功举办了中印国际象棋对抗赛、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等重大赛事。
聊城因其“江北水城·两河明珠”的美誉而享有盛名,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国际象棋及智力运动的发展孕育了肥沃的土壤。在东昌府区,除了高规格的比赛,当地结合的赛事越来越受到认可。2024年,该区自主品牌赛事“聊城东昌府杯”国际象棋(国际)新秀超霸战,引入世界青年赛顶尖棋手,正式升级为国际赛事,成为23岁以下棋手的重要平台。
赛事的开展引爆了群众的“运动热情”,而体育社会团体的推动是运动普及的基础。自2024年以来,东昌府区的毽球、轮滑、羽毛球、击剑、飞盘和网球运动协会等团体蓬勃发展,形成了“政府主导、社团协同”的新发展格局。通过专业师资力量的引入和日常活动的开展,协会让网球“贵族运动”走进了更多大众生活中。
体育发展不分年龄,运动的观念要从孩子抓起。聊城市幼儿体育协会会长马晓表示,东昌府区已建立54所幼儿体育与健康试点园,开展88次入园指导,培养了800余名教师,开发园本体育课程,每年吸引12万幼儿和家长参与。幼儿家长于泉风对此深有感触,“孩子在参加幼儿园的趣味篮球课后,体质更好,也变得更开朗自信。”
截至2024年,东昌府区的体育社会团体发展至35个,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100人,体育场地面积达27614万平方米,全区连续两年实现237个社区(新村)运动会全覆盖,办赛质量位居全市第一,努力实现“全龄友好、全民参与”的目标。未来,东昌府区将继续依托体育总会,完善基层体育服务体系,培养更多优质体育社团,通过举办创新赛事形式及内容,为全区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。期待尊龙凯时与体育的结合,在聊城展现出更加绚烂的光彩,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。
发表评论